
你的腳,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嘛,那你這個地方(腳)是冰冷的,你這個血管不斷的產生血塊,血塊流回來。
那有的人呢,還只到這邊,上面還是熱的,所以到這邊就融化掉了。
這是常識的觀念。所以我常常說,腳熱的,沒有心臟病,沒有中風。
你沒有常識,病人還沒感覺呢,當然沒感覺,因為醫生沒有教你嘛,你腳只要是冷的,就要開始動手了,不能等到,腳是寒冰腳。
有沒有上工治未病,一開始身體有變化,馬上就知道。
因為許多年輕人為了美麗「凍人」,常年穿著短裙,使腿部長期暴露在夏天的空調,冬天的寒風當中,自然容易讓老寒腿找上門來!
「火在上,寒在下」,寒氣是往下走的,寒氣進入人體後,會從臀部往下沉,一直到大腿、膝膕寫、腳,所以,腿是寒氣大本營!
腿寒會誘發「老寒腿」,但腿寒的危害可遠不止於「老寒腿」它甚至比宮寒還可怕,會誘發各種問題:
- 婦科問題
腿是「交通要道」,有3條陰經匯集於此:足太陰脾經(脾統血)、足少陰腎經(腎生血)、足厥陰肝經(肝藏血)。
這些經絡上有許多婦科要穴,如血海穴、地機穴、三陰交穴等。
腿部一旦受寒,就會血瘀,氣血就難以下行,直接導致女性經量減少、經期推遲、經痛至閉經等,氣血瘀滯於盆腔,就會形成盆腔息肉、子宮肌瘤、卵巢囊腫、子宮頸癌等。
- 心臟問題
人體血液運行依靠動脈和靜脈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,因此,把小腿照顧好,就等於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“泵”,可助心臟一臂之力而腿寒會影響小腿肌肉的收縮功能,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就難以經由毛細血管、小靜脈、靜脈回流到心臟,長此以往,會誘發心臟病。
- 加速衰老
「人老腳先衰,木枯根先竭」。中醫認為,人有「四根」:耳根、鼻根、乳根、腳根,而「四根」的根本是腳根。
只有雙腳健康,經絡傳導暢通,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,生命活動才能正常進行反之,若長期腿寒,腿部與大腦之間指令傳導的速度和準確性就會下降,繼而累及全身健康,影響壽命。
- 濕氣叢生
腿部負責儲藏血液,人體50%的神經、血管、血液都集中在雙腿。腿寒,遇到濕氣,就會互相裹挾,形成寒濕。
濕為重濁有質之邪,類水屬陰,人體下部亦屬陰,同類相求。故而,濕邪為病,多傷及人體下部,像常見的水腫、濕疹等病下肢較為多見小腿是脾經的主要陣地,脾主運化水濕,故而脾虛。
導致的水腫主要體現在腿上,像小腿肚發酸發脹、雙腿疲倦、下肢水腫,多是水濕聚集的表現。
女人灸除腿寒,認準這幾個穴位:
- 血海穴
血海穴能夠化血為氣,運化脾血,生血、活血、養血,月經量少、閉經、子宮肌瘤必灸。
- 足三里
足三里有調節身體免疫力、增強抗病能力、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脾胃差、體虛必定。
- 陰陵泉
陰陵泉屬於脾經穴位,排滲脾濕,去濕必流。
- 三陰交
三陰交可以健脾和胃,調補肝腎,行氣活血,疏經通絡。通調脾、肝、腎,婦科問題必灸。
- 太谿穴
中醫認為太谿穴具有「滋腎陰、補腎氣、壯腎陽、理胞宮」的功能,是全身最補穴位之一,不孕、腎虛、月經量少必灸。
- 太衝穴
太沖穴可以平肝息風,清熱利濕,通絡止痛,常鬱悶生氣、肝氣不舒、乳房脹痛者必備。
- 湧泉穴
湧泉穴可以彌補陽氣不足,運化水濕,去除血淤。手腳冰冷、祛濕、排毒、化瘀必灸。
倪海廈老中醫替您解釋高科技接地氣機的重要!立馬向親朋戚友高度推介!




大腳機
小腳機
能量風筒
負離子機
眼機